贵州物流公司信息部北大学子送外卖
去年,《一个北大毕业生决定去送外卖》文章刷屏网络。仅在知乎,就有一百多万人在讨论这篇文章。
当名校毕业生和外卖配送员的身份交织在一起的时候,难免会让人有错愕感。而这篇文章就站在**人称的角度,解读了这段令人诧异的就业过程。
文章的作者名为张根,是北大硕士。当他临近30岁的时候,对人生产生了迷茫感。“我的人生进入了复读模式。我开始像父辈一样脱发、发福、健忘。”
也许是为了寻找人生另外一种可能,张根披上了外卖员的蓝色**。“我现在已经来到了你告诉我的底层,你们还能把我怎么样。”每字每句都是对压抑人生的反叛。
送外卖并不容易——
给没有电梯的小区扛矿泉水,累得直喘气;握着手机不停地在寒风中导航,还失手打碎了手机屏幕;宝马车闪着远光,晃得张根连人带车摔在了路上。
但也有让张根感到开心的时刻——
帮助担忧的儿子敲响母亲的家门,得到了顾客的感谢。收到装着春联、窗花和干果的福袋,与同事一起欢呼。
渐渐地,张根感受到了,送外卖对于他的人生来说,应该是“一块粗粝的磨刀石”。
这份工作磨去了他身上的锋利,让他认识到,自己往后可以接受任何一份工作,并把它安稳做好。
“我觉得需要一把改变现状的钥匙,为此我尝试过很多种摆脱焦虑的办法,都不太奏效。(送外卖)是一种**式的方法。”张根说道。
如今的张根,已经辞去外卖员的工作,奔向了职场的大海。
我们无法确定他是否已经找寻到了人生的意义,但他对人生做出的别样的尝试,可能已经成为他宝贵的财富。
“快递和世界史是相通的”
贵州物流公司信息部